所谓的"中国功夫"对日本空手道和美国拳击,是什么功夫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3 21:47:43
中国曾大胜空手道和拳击,那么我们的选手当时是什么打法?
所谓的"中国功夫",我看和"武术"不一样啊,他们用的是"散打"吧?就是自由搏击,拳打脚踢还带摔法....
另外,如果这种打法和少林功夫拼,哪个厉害?如果少林功夫厉害,那为什么我们中国那时候不派少林武僧去打空手道和拳击?

请大侠们释疑!

现代对外比赛的“中国功夫”是散打。
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名称,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,记载于文字流传于民间的叫法不少。古称相搏、手搏、卞、弁、白打等等由于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,故俗称“打擂台”。现在称之为散打,亦称散手。“打擂台”是中国古代比武之武之习俗,临场报名并立下生死文书,方可上台献艺。大体规则是不分体重级别,没有护具,多赤身穿短裤,活动多在方形的台子进行,犯规处罚不严格,获胜者给予重奖。民国时期,始将武术徒手格斗称为“散手”,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,并沿用至今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由于安全考虑,国家只将套路运动形式作为武术推广,散手只在民间流传,1979年改革开放后,许多外国友人来访中国,提出与中国武术交流的想法,但当时百业待兴,坚持练习武术的大师稀少,能与外国拳手交手的不多,而且中国武术一直遵循杀敌制死的招式,在与国外拳手交流中,使了许多反节结技与抓裆打颈等动作,这显然不符合以交流技艺的体育精神,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按体育的规则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实验项目,同年5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,散打作了尝试性的表演。1980年,列入“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”。1998年开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,推广使用“散打”一词,并逐渐规范统一。至此散打经过四十多年不断的摸索、改造,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、训练、竞赛、科研、管理体系。

第一,用的是散打。你看得没错。

第二,少林功夫不是用来和人比赛的,少林寺的僧人也不是专业运动员,靠比赛吃饭的。对他们来说,主要的是修行,有胜负之心,这本身就有碍修行。

第三,散打专业运动员训练较为科学系统,也比较刻苦,但技术的全面性不够。传统武术过去练的人是花一生的精力,天天大量训练,当然很厉害。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,没有那么多时间专门干这个,所以整体水平下降。一般练传统武术的打不过练散打的,但这不是说传统武术不如散打,实际上传统武术内涵更丰富、技法更多样、更讲究技巧和战术,但因为比赛的两者不在同一档次,练习所花的时间精力不同,体力也不一样,因此出现这种情况。

第四,实际上将散打称为中国功夫是非常不确切的,这是中国人自信心不足的确证。散打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,结合西方武术,包括拳击、泰拳的腿击术等而发展出